ānwēi

安危


拼音ān wēi
注音ㄢ ㄨㄟ
词性名词

安危

词语解释

安危[ ān wēi ]

⒈  平安和危险。

奋勇抢救溺水儿童,不顾自己的安危。

safety or danger;

引证解释

⒈  平安与危险。

《管子·参患》:“君主之所以尊卑,国之所以安危者,莫要于兵。”
晋 干宝 《晋纪总论》:“盖民情风教,国家安危之本也。”
宋 苏轼 《次韵李修孺留别》之一:“岂意青天扫云雾,尽呼黄髮寄安危。”
孙继先 《强渡大渡河》:“他肩上担着关系全军安危的担子哪。”

国语辞典

安危[ ān wéi ]

⒈  平安或危险。

《书经·毕命》:「邦之安危,惟兹殷土,不刚不柔,厥德允修。」
《文选·钟会·檄蜀文》:「故略陈安危之要,其敬听话言。」

⒉  危险的状况。

如:「处安危而知奋进。」

⒊  《韩非子》的篇名。

英语safety and danger, safety

法语sécurité et danger, sécurité

分字解释


※ "安危"的意思解释、安危是什么意思由中文迷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安危他日终须仗,甘苦来时要共尝。

2.“罪在朕躬,悔何可及”,几乎是央求李鸿章“即日进京,会商各使,迅速开议”,甚至低三下四宣示李鸿章此行“不特安危系之,抑且存亡系之,旋乾转坤,匪异人任。

3.由于顾忌人质的安危,所以警方不敢轻举妄动,只能在屋外用扩音器劝说歹徒弃械投降。

4.我国古代即有博大精深的安全文化思想,所谓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”“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”。

5.民族的安危,发愤研究古史,坚持著书立说,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6., 霍去病生为奴子,长于绮罗,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,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。

7.“我个人的安危早置度外,但我心怀祖国,眷恋同胞,苦思焦虑,中夜彷徨,心所谓危,不敢不告。

8.珍惜友谊的纯洁,别涂抹功利的色彩;珍惜爱情的幸福,别掺杂自私的束缚;珍惜生活的快乐,别夹杂悲情的冷漠;珍惜生命的可贵,别忽视身体的安危。

9.我国古代即有博大精深的安全文化思想,所谓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”“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”。

10.他为了国家的兴亡、民族的安危,发愤研究古史,坚持著书立说,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。